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企业 >> 文章正文

经济社论|警惕逃避债券违约的债务

发布于:2020-11-20 被浏览:2882次

经济观察报 社论华晨汽车和河南咏梅集团的AAA债券违约仍在发酵,投资者用脚投票,相关公司和行业债券二级市场价格暴跌;一级市场已有50余只债券被取消或延期发行,涉及金额超过390亿元。市场笼罩在“信贷紧缩”的阴影下,就连煤炭资源大省山西也有所警觉,紧急出面安抚金融机构,发放“定心丸”。

两起违约事件引发了巨大的地震,这不能用打破AAA级国企的“信仰”来解释。市场怀疑地方国企有通过“无偿划转重组”来逃避债务的嫌疑,更担心如果不制止这种行为,会吸引更多的模仿者。这就是投资者的“心病”。

市场看似过度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就咏梅集团而言,虽然公司的回应中没有“逃废债务”,但在投资者眼中,企业未能支付到期款项仍有疑问。比如财务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资金近470亿元,为什么不能支付10亿元的债券——?比如,直到违约前一周,咏梅集团才宣布将把所持有的中原银行11.5亿股无偿转让给河南其他国企。据媒体报道,河南省国有资产红头文件于今年7月28日下发,相关资产转让后9月和10月完成股权变更登记。所以投资者问:这么大的核心资产转让,发行人为什么不及时提交?否则,投资者哪里会质疑企业的“逃债”?

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时有发生,涉及的企业从民营企业到国企,涉及的行业也全面分散。违约常态化是现实。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疫情影响和世界经济仍在衰退中挣扎,违约事件也可能分阶段增加。应该说市场有相应的认知和预期。

处理债券违约有一套成熟的游戏规则。企业经多次努力仍未偿还债务的,应当按照有关程序建立受托人和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如果涉及的企业要处置资产,就处置资产,如果重组,就破产清算。只要是在规则之内,保证透明、公平、公正,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协商博弈,尽可能争取自己的权益。

就市场规则而言,信用债券市场没有牢不可破的“信念”。国企还是私企违约,不是看背景,而是看自己的运营。过去,一旦国有企业或城市投资违约,地方政府就会干预并严格支付。似乎既保全了企业,又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但就整个市场而言,无形担保可能会扭曲债券市场的定价体系,增加市场的不公平性,尤其是对民营企业而言。

正因如此,打破刚性交换是确立规则优先原则的重要一步。没有这样的突破,就没有稳定的市场预期。相比之下,任何“逃债”都是一场致命而危险的游戏。“逃废债务”是债务人从主观意志上的故意行为,即有偿还能力但拒绝偿还。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最低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践踏了市场纪律,导致市场预期变得“不可预测”,从根本上突破了信用债券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信用基石。对此要高度警惕,露头就打,绝不手软。这对维护市场法治和信用环境,建设更加开放和成熟的中国债券市场非常重要。

标签: 市场 企业 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