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对话|“前进”与“忠诚”:经验领域的中国历史书写

发布于:2020-11-21 被浏览:2526次

我们经常在各种历史图片中看到一个“前进”的动作。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是如何在现代体验中产生的?什么意思?我们看过古诗词里关于故乡和故土的描写,往往会说到一个具体的点:“牧童指着兴化村”、“流向瓜州古兜头”等等。当我们被问及你的家乡今天在哪里时,我们如何识别自己?表面上看只是地域概念的扩展。是否有深意?我们的现代想象力是如何在文学作品和诗歌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作为中国古代经常提到的美德——,现代叙事发生了哪些变化?虽然我们不常提到“忠诚”这个词,但它似乎是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最重要的价值。说到人际关系作为一种道德责任,忠诚起什么作用?

《向前的记忆》书皮。

最近发表的吴添的《向前的记忆》,罗亚林的《上升的大地》,冯晴的《中国人的义气》都关注并回应了以上问题。这三本书也是舒策划的,书名为《体验史》。舒说,她设计了大量与中国现代文化和历史相关的话题,发现今天使用的许多叙事和词汇与前现代有很大不同,因此被描述为一种文化的破碎状态。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些潜在的藏身之处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延续了2000年的文化,不会因为一场革命,一场意识形态的变革,就完全从文化的血液中清洗掉。

“体验”的范围不仅包括文学体验和音乐体验,还包括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经验”之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经验”不是一次只和一个地方有关。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验”可能会关心类似的问题。借助“经验史”,从看似独立的文学、艺术、情感、生活的个案中,找到一种可能的解释问题的方式,展望一个有希望的历史前景。

在最近的一次线下对话中,上述三本书的作者和策划人舒分享了这段对话。

我们为什么会做出“向前冲”的姿态

建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阶段性运动,这些经典运动背后与政治相关的审美秩序也应运而生。其中弓大步向前,铁拳紧握,曲臂跨胸放置的“向前突进”,流传甚广。这些迅猛的阳刚之气和开合之势,激发了一大批革命群众自由组合、自由创作,肉体塑造的江山或Inspur这样的集体造型充满了乐趣。改革开放后,前进等动作依然在不同语境、立场、身份的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的仪式化场景中反复出现,成为某种时代精神的注脚和经典肢体语言。

吴添说,这本书的想法来自研究生的论文。当时他的本意是想了解为什么中国在“文革”后的80年代突然转向当代艺术的新潮流,凝聚了一种在历史演进中不同于以往百年革命的大众文艺。他发现,在80年代的很多艺术作品中,最著名的符号是握拳,以“向前”的姿势放在拳头上,这在很多雕塑、绘画、建筑配件,甚至是共和国早期遗留下来的日常物品中都可以看到。

对文革时期工农兵文艺形象符号的理解,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其视为政治艺术化或艺术的政治表达,另一种是与苏联进行比较。吴添探索了另一条线索,——民间艺术,发现这个动作和戏曲的武功有直接关系。通过这样一条线索,他开始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寻找这些意象,包括收藏网站或潘家园,发现苦难的身体记忆,用昂扬阳刚的审美身体语言表达某种革命诉求或改变世界,这其实源于晚清洋务运动。在当时介绍的西方训练练习中,就有这个动作。而在前期,这一运动是私人士兵在进攻前在欧洲的准备。

“前进”的动作凝聚着勇气和军事变革。从洋务运动时期器物-制度-文化的进步来看,一定的历史经验并不仅仅停留在身体上,而是停留在观念上。

80年代这个动作代表了权力,现在又回到了舞台的艺术语言。这种体验的第二层是,革命完成后,要勇敢面对未来,用更多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艺术家想用代表革命的行动话语来打破,但在表达这种打破的坚定性时,他又选择了这种行动。因此,作为传统与西方舶来品的融合,如何在价值观的碰撞中寻根溯源是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人的义气》书皮。

冯庆:日用而不知的程式即是经验

在中国流浪汉的社会文化史语境中,“江湖”一词有着深远的意义。得益于从“庙”渗透到“江湖”的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源于儒家传统、具有权变意义的“忠”伦理在江湖上应运而生。从《三国演义》 《水浒传》到武侠小说、江湖电影,从古代为义牺牲生命到今天流行文化表征中的爱情闪光,“浪漫”的艺术手法总是浮现在诗意的江湖画面中,塑造着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感性体验。

《中国人的义气》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追溯历史,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史的角度分析“江湖义气”的文学表现。通过梳理《水浒传》中的文人形象、金庸小说中无家可归者的生存状态、与“江湖知识分子”相关的治理经验和叙事手法,探寻“忠”伦理下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印记。

回到当下,下一部分以“江湖”或“忠诚”为主题,解读张彻、徐克、杜琪峰等著名导演的经典影像作品,揭示现代流浪汉生存状态的暴露、反思和价值提升。此外,该书还围绕“爱与义”这一主题,对黄志光、卢国沾等音乐人创作的流行歌曲进行了话语分析,并结合有意识地继承这一主题的当代嘻哈音乐,挖掘隐藏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出流行文艺所具备的独特情感动员机制,为大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不同的信息储备和审美视野。

作者冯青在现场表示,传统通俗小说大家都很熟悉,比如《三国演义》 《水浒传》。他们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是通过民间说书人的表演和叙述,将传统儒家的忠孝仁义观念隐藏在表演和故事中,让人们在听完之后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观点。这不是被动接受。说书人有一定的文化。这样就把低级的故事积累成了一些高级的故事。

当代武侠小说和电影也具有文艺的魅力,脱离了形式上或功利上的高层次的先验审美想象,将其拓展为一种大众化的审美。这是书中带有美学分析的核心命题的制度根源。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现代民族心理学中的忠诚和伦理观念。

“我们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能够在公共领域发声的当代艺术家。无论是精英艺人还是大众艺人,只要能站住脚,就说明把握了一定的道理。在生活、企业文化、学校教育中,都有这样一种内在伦理的动员,这是一种机制,一种体验。在现代社会的一些基层治理经验中,忠诚有着丰富的状态,可以让我们的具体生活更加有条不紊,但也可能造成一些混乱。”冯晴说。

冯青认为,在一个极端的时代,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参加政治实践,只想老老实实的活着。所以对他们来说,中国古代儒家认为知识分子以为你施舍就够了,而一些江湖上的流浪汉却没有家人的支持和亲友的帮助,只能走向社会,靠施舍从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只能通过投身某种血族社区来获得帮助。

冯清还提到,所谓的义与善,是和更高层次有关的,也就是勇往直前的状态。那时候需要更好的治理经验来调节人的血气,而平时的非政治状态就是一个面对江湖的松散状态。引用友情这个东西的时候,应该把它概括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友谊,或者可以让它导致这样一种对善与善的追求,这是我们在讨论友情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两个方面。也许,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文化经验中去探索和尝试。

经验史: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建立完整性

经验作为一种整合自身经验的方式,是经验沉积的结果,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整合方式,而不是停留在经验的原始状态。通过梳理经验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些程序在我们的文化经验、道德判断和政治选择的形成中起着比理性分析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些部分归类为经验的一部分,而不是与理性思维相对立的一个范畴。

按照舒的说法,虽然它被称为经验的历史,但经验本身并不是我们定义的对象。经验就像一个球体,有无数个点与外界相连。我们能做的是丰富经验,建立多元化的、深远的联系,而不是破碎的状态,或者自我封闭的状态。体验就是把我们平时经历的事情变成一条经络,对应的就是所谓的误解的碎片化。在看似支离破碎的生活中建立一种完整。

“如果一种体验是自我封闭的,人就会抑郁焦虑,反正会有各种烦恼。但如果这个球体与整个外界、历史、天地相互作用。因为经验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要素,一个综合的原因。当我们描述这些事情时,我们是在建立联系,而不是解释体验本身。让体验连接到应该连接的地方。作家要做的是捕捉变化的每一步。”舒柯文说:

其实体验史的写作有点接近原型批评。原型代表着人类心中似乎是无意识的东西,但这种无意识中隐藏着某种自然的冲动和欲望。每个作家都需要找到一个核心的原型,而在每个不同的时间,原型都会被阐述和改变,或者以不同的形式。

目前,有一种文化倾向,用一些宏大、抽象和普遍的概念来掩盖我们真正的文化经历。这是真的说明问题,还是真的解释了我们的历史文化,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的渠道?这个概念的有效性如何结合我们的具体经验?在这方面,经验史至少总是一个补充。

标签: 经验 义气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