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创业 >> 文章正文

美国集团购买食品 并疯狂地在上海拉新东西

发布于:2020-11-24 被浏览:3610次

像上海这样的市场,买菜渠道多,购买力跨度大。任何一个有领先概念的新鲜平台都很难吃掉这个市场。

最近在小区里散步,被美团的杂货店购物小弟拉着,帮他完成一单任务。下载独立App第一单,买了20多块钱,给了我一盒15个鸡蛋。据这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说,他只设法拉新的,每天接20单,按订单金额拿梯度提成。另一个人负责分配。上海现在有50多个网络服务站。

现在,在上海街头穿着绿色夹克的美国购物分销商和当地推销商的数量显著增加。

当时天已经接近黑了,我随机查了几个常见的菜和水果,做了个快速点菜。收到货后,菜都不错。奇怪的是,只有两根菲律宾香蕉(每根5.8元),标称重量在500克左右。因为很少见到两个1斤重的香蕉,所以称下来,一包440克。回头看App,发现大部分产品都标有“XX克左右”。

美团买菜瞄准谁?

这个购买体验有一定几率,不代表什么。我只写一些关于这次经历的观察:

1.不要小看美团推菜的能力,这是美团的基因之一。过去,淘贤达在大卖场门口放一个礼品架,而丁咚则通过在每个家庭的门口塞打折券来购买食物。美团买菜,把“坐商”改成了“旅行商”。它穿过大街小巷直接找到目标人群,开了一个装满电瓶车的礼物供你选择。“大哥,帮我个忙。”你拒绝还是答应?

2.在模式中,应该是各供应商向中心仓库供货,中心仓库送网点前仓,网点经销商马上上门。这种自营模式有一个拐点,就是网络覆盖的密度。因为自营主要是赚取进口和销售的差价,单位成本的稀释可以留下利润空间。

这既像也不像一匹箱马。箱马本身就是一家店,线下旅客用餐可以为其贡献营业额。美团没有这个功能买菜,不像;但决定Box Horse盈利能力的是线上订单的密度(订单数量和回购率)。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功能定位和商业业态的不同,美团杂货购物的网点建设成本远低于盒马门店,所以可以更快复制。

3.从美团在北上广深一线市场,以及食品价格来看,其核心目标群体并不是习惯逛食品市场的退休人员。视觉上,这个群体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周边的食品市场、大卖场、品多多的农产品来满足的。主要针对白领工薪阶层和家庭主妇,通过对0.5元左右的部分菜品设置折扣,让更多人支付开通年卡(49.9元)、季卡、月卡,提高回购率。

仅从现在的上海地区来看,美团的购物SKU和大卖场并没有太大的距离,它供应的蔬菜、水果、肉类、鸡蛋和牛奶基本上都可以在大卖场找到。也就是说,差异化不是它的引流手段,但仍然是价格之争。白领工薪阶层,不代表不会比价。

基于以上非常碎片化的感知,上海美团杂货店购物只是很快进入了这个竞争激烈的轨道,完成了初步布局,但还没有给人留下醒目的印象,差异化和价格优势并不突出。散了,在上海上市一年了,补贴很大,还在新阶段。补贴对交通流量有明显的指挥棒效应,恢复正常后还有待观察。

美团优选VS多多买菜

在我最近和美团离职员工的沟通中,美团有两条腿:买菜和挑最好的。对方更看好选择最好的前景,低成本是重要因素。网上没有pr

然后在三四线市场,美团的优化和多多在品多多培养的杂货购物有正面对抗。他们禀赋不同,却在争夺同一套基础。

美团前期建立的配送优势主要是满足眼前需求,生鲜供应链是软肋;品多多现在是最大的农产品在线平台,供应链是实力。妥协是即时性,即货物不能立即收到。根据品多多的管理,杂货购物业务是品多多农产品供应链的“自然延伸”,所以围绕本地仓储资源的“即时”需求是其下一阶段必须填补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美团采用的第二天到货或者自养的模式来挑选和购买更多的食物。

无论是新鲜前沿仓库还是社区团购模式,平台都是尽可能把中间环节控制在自己手里,只是实现方式不同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2016-2017年淘宝推广的淘宝便利店吗?当时手淘给了它一个很重要的入口,类似于现在手淘仙大的入口位置。如果Dia田甜等人已经在你手机位置2.5公里内以加盟商身份落户淘宝的店铺,你可以在线下单,饿了么、达达、点点达的送货人员会实时上门,平台拿走4-5%的佣金。当时,线上到线下都在上海试水,郭毅生鲜还在给店里供应水果。

其实平台当时只是做流量业务,也会给用户在线代金券引流,只是商品不是自己的,供应链也不是自己的,所以小店主没有看到明显的增量。后来随着阿里内部战略的转移,淘宝便利店的入口让位于陶先达,开始推波助澜Boxma、欧尚、大润发的分销,对供应链进行反攻。淘宝便利店经过短暂的试水后被战略抛弃,转向了B面业务,从阿里B2B部门的零售到小店铺的供应。

标签: 买菜 生鲜 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