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健康 >> 文章正文

我这个麻醉师学医20年不是说“我已经尽力了!”

发布于:2020-12-04 被浏览:3201次

55秒,116层,541米,我站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云间观光层,360度鸟瞰特区各个方向的城市景观和风貌。不由得感叹这座比我大一点的长城城市发展的奇迹。

正好赶上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俯瞰深圳湾碧海蓝天,吴彤山青山绿水,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

那是最好的时代。喝醉是一年中的好时光。

红树林海面上有小帆,天空有海线,碧波浩渺。站在世界上最高的悬浮玻璃观测平台上,它仿佛在云中飞翔。各种高科技多媒体视频的互动让我感觉自己像个陌生人,突然分不清现实和幻觉。我回到了2000年的秋天。

当时我19岁懵懂,高考刚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大一新生,连骨头多少都不知道。我带着喜悦和好奇走进这个医疗大厅。

一切都那么新鲜。当我宣誓成为医学生的时候,我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拯救生命,帮助他人。

医学知识浩瀚如海,医学生的学习枯燥无味。从来不做完检查,从来不分辨鉴别诊断,从来不看心电图,太难了。

黑龙江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隔着一个大学四条街。由于学生的交叉,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座位不够,很多医学生都会去黑大图书馆自习。

当时一个很搞笑的场景是你走进黑大学的自习室,发现桌子上有《内科学》,《外科学》的复印件。每次期末考试,医学生都要背比砖头还厚的课本,试着闻两眼看三眼。但是,在黑大学新闻系的考试中,他们看了一部奥斯卡电影,写了一个后知后觉……羡慕又恨。

每次去黑大自习,都看到那里的学生过着浪漫的雪夜。他们坐得很近,在树下窃窃私语:“我是天上的云,偶尔投射在你的波心,你不需要惊讶,更不需要开心”。

我会在心里默想:我决心尽我所能消灭人类的疾病,帮助完善健康,维护医术的神圣和荣誉。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执着追求,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身心健康终身奋斗!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了五年,对麻醉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幸在国内第二所医学院校接受规范化培训,开设麻醉学专业,终身受益。

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工作了4年。09年去广州医科大学读麻醉学硕士。2012年硕士毕业后,去中山大学附属中山纪念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

在这家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西方医院学习2年后,他丰富了理论知识,掌握了临床技能,离开广州来到了深圳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任何职业都难,但麻醉师尤其是一线麻醉师更难!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资助了一项研究,报告称麻醉科因过度劳累猝死率最高,且多为三四十岁的青壮年。

正常白班8333.6万-18333.6万小时,中间没有休息时间。

日常麻醉工作总是面临风险,如肝炎、梅毒、艾滋病、空洞性肺结核等传染病。

遇到抢救或者危重病人,我连吃喝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信不信由你,这种事经常发生。

麻醉师必须有反刍的胃和强健的膀胱括约肌!

麻醉常做通宵,重疾多在夜间抢救。每到夜班,肾上腺素飙升抢救病人后,就死在床上,一整天都缓不过来。真的是身体的掏空,不仅仅是感觉!

每天晚上做麻醉到凌晨1点的时候,废油的炸粉,碳酸可乐饮料,各种添加剂的方便面,都是真爱。别告诉我这些食物不健康。这个时候如果有人送一碗热粥,我就含泪娶她!

我曾经感冒过。我的心率是121次/分。我不得不静脉注射消炎药。喉咙发炎,感觉心肌炎。我不得不经营好几个手术室。

天天救病人的人真的不知道怎么救自己!医生可以死,但病人永远不能死。

那段时间的孤独,那种晚上挤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霓虹闪烁的灯光,却没有一个人觉得像你的感觉;没有人理解一站接一站坐地铁的感觉,却不知道去哪里。

学医的成长周期很长。读研后,参加法规,离家.唯一支持你的是家人默默的贡献。我不记得我帮过多少同学朋友看病,但是我家在千里之外住院,我都照顾不了,更何况是谁!

学医后习惯了老死不相往来,当了麻醉师后习惯了人生无常。

有神经病人的家庭有的哭着帮别人,有的对自己的病情漠不关心,只求费用。有些人跪在地上是因为感激。有人先问意外赔偿金额。有些人可以用钱买生活,有些人死不起,有些人不能用钱买生活,有些人拒绝放弃.

我通常有写日记的习惯。下面是几段摘录,帮助你了解一个麻醉师的日常生活。

2011年11月1日,一名26岁的女性,刚刚参加了一家银行的体检,体检时被发现患有肝癌。

术前去病房探望病人,我先做了自我介绍,说明天给她做手术我是麻醉师,现在要做术前访视。

可能到了这个年纪,她还没有完全知道这个病对她意味着什么。虽然她很害怕,看起来还可以,但是她的父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我走进来,她爸尴尬地站起来,她妈赶紧给我倒水喝。她的父亲非常谨慎、谦虚、犹豫,说:“医生,你这么年轻。”

我立刻理解了她父亲的疑惑。也许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这种手术很正常,但是对于这个父亲,对于这个家庭,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笑着说:“叔叔,我学医11年,毕业后从事临床麻醉6年多。你女儿做过上百次这样的手术,请相信我。”

他不敢马上看我的眼睛,有点不好意思说:“医生,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相信你。”

虽然整个探视过程很和谐,她妈妈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听着看着,她爸爸努力表达对我的信任,说了一些感谢的话,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但我深深感受到了她父母的犹豫、焦虑和不安。

虽然说实话,我有点不悦,但是我理解她的父母,可怜的继承风,这种白发人担心黑发人,这是发自内心的痛苦。

第二天手术成功完成。过了几天,我走进电梯,突然有人对我说:“钱博士好。”当我看到我是肝癌患者的父母时,我问:她恢复得怎么样了?

她妈妈说话了:“我准备出院了。术后刚拔了一根引流管,恢复还可以。非常感谢钱医生。”

此刻,她眼中的疑惑已经消失。是言语之外的感激,是真诚的感激。

2012年4月4日,他接受了咨询。男性患者,87岁,左锁骨和左肱骨骨折,准备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少量颅内硬膜外血肿,长期吸烟。

病人的同伴是他的爱人,一位86岁的白发老奶奶。帕金森病的病史让她不停的颤抖。

我问:“老头,你还有其他家人吗?”他回答:“没有,两个孩子都移民国外了,帮忙照顾那边的孩子。”

突然觉得很难过,这两个老人肯定是辛辛苦苦养的孩子,现在却在《老无所依》。

我和老两口慢慢聊了聊他的病情,麻醉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去ICU的可能性。

奶奶拉着阿伯的手看着我说:“医生,求你了,别送他去ICU。他一个人在那里,没人管。”

看着老两口,我尽力掩饰住湿润的眼角,说:“奶奶放心,我一定把阿伯还给你。”

手术很顺利。手术后的第二天,我去看望病人,看到奶奶抱着阿伯在走廊里。看着这双的背影,我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是爱。这种陪伴远胜于苍白的三个字“我爱你”。

在时间的长河中,匆匆而过的你我,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瞬间,但这一瞬间我看到了永恒。

2015年2月20日,22:34,元旦,家人团聚的那天,我在部门值班。急诊患者,80岁,房颤伴右股动脉栓塞,胃充盈,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抗凝。

好几家医院都没有医生敢做麻醉,她的右下肢已经变黑,剧烈的疼痛让她不停的喊叫。

迅速判断病情,询问病史,先在局麻下进行桡动脉穿刺,并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充分表达麻醉,保持自主呼吸,插入气管插管,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全麻下的手术。患者完全清醒后,呼吸功能恢复,各项反射正常,拔除气管导管,安全返回病房。

病人家属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谢谢。那一刻,我突然被感动了。

病房窗外寂静的夜空中,烟花不时绽放。看着患者和家属的笑容,是一种久违的单纯快乐。

2017年11月20日2:43,连续工作19小时。

19日上午8时开始,进行了5次择期手术,然后在晚上21时进行了一次颅内动脉瘤急诊栓塞,患者77岁,急诊入院。PCI后昏迷,误吸。

做完这个病人,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耗尽了野性的力量,累了就不想动了。急诊DSA中,另一位颅内出血患者需要全麻血管造影。患者正在转院,等待患者间歇刷朋友圈。我被一个消息刺激到了:麻醉科的另一个妹子死了.

震惊,却又无可奈何,已经是急诊血管造影后将近6点了。短暂休息后,还有3个选择性DSA麻醉在等着我.

晚上太黑了,总有人黑着眼睛熬夜。半夜11点,街角的小吃店还闪着昏黄的灯光,但是一杯老火汤并没有温暖我的身体。

灯光斑驳,突然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一阵冷风吹过,泪水不经意间涌了出来.

回到住处,写了一句话:

离家多年的寒窗,忙着挂盆,帮人间。

为救死扶伤,年轻人略霜。

一个众星云集的戴岳,把所有的病都管好了,想的很仔细,累的穿肠子。

医疗自主羡慕犹豫,迷雾,黑暗,悲伤。

白塔,修远路很长。

春末,说不清,又舍不得去倚夕阳。

—— 《江城子•伤医殇》

生活还在继续,年轻的时候很艰难。

2017年9月8日,进行了急诊DSA血管手术。一名男性患者,30岁,跳楼自杀,头部外伤,两侧瞳孔放大,腹部肿胀,四肢冰冷,被转移到急诊科。

气管插管后,打开右侧颈内动脉、右侧上肢和下肢静脉。监护仪显示血氧无法测量,血压50/30mmHg,心率170次/min。

患者从转运车上转运至DSA进行紧急手术,并紧急采取血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和加压输注。股动脉穿刺刚刚成功,患者突然心跳停止。

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开始CPR,继续手术,不断看到辐射,所有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一起接受辐射。

血管造影显示腹主动脉破裂。支架植入后,随着各种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患者的收缩压开始稳定在90-100mmHg,心率恢复到100-120次/min的窦性心律。

两分钟后,患者血压又开始下降,血管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破裂,准备紧急剖腹手术。

1分钟后,患者再次停止跳动,继续开始心肺复苏。反复几次后,患者无法支持生命体征,家属放弃治疗。

我不得不面对医生是人不是神的残酷现实,面对死亡我感到迷茫,也感到抢救的徒劳。不得不放弃,不得不放弃。

2017年10月9日晚21点,完成急诊手术,准备出院。我接到神经外科医生的电话:“从儿童医院转来做急诊颅内栓塞的孩子已经醒了,手脚可以动了。”

回想起10月4日国庆假期,一个急诊孩子从儿童医院转来。ARDS带走ECMO后,他突然患了急性脑梗死,开始手脚并用,然后陷入昏迷。

术前谈话时,孩子的父亲勉强平静,孩子的母亲瘫在地上哭着不停地说:“医生,你救他,医生,你救他”。我声嘶力竭,心都碎了.

站在停车场,抬头望去,住院部大楼和急救中心灯火通明。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知道放弃休假回到医院抢救的昏迷病人已经恢复了知觉。只有这样,他已经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直指引着我前进!

岁月无声,有人誓死捍卫你!

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手术室麻醉262例,DSA室和CT室麻醉160例。

其中,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颅内血管再通术、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死机械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瘘栓塞术;血管外科: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胸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心内科:房颤射频消融术;DSA:肝癌、肺癌、肾癌、冷冻消融、动脉硬化的射频消融;骨科:输液口植入;泌尿外科:肾动脉栓塞。

共做了21次通宵手术,最长的一次做了5次DSA手术持续28小时,n次连续工作13小时以上,其中最累的一次做了4次DSA手术持续18小时,平均年龄80岁,抢救2例。最急的是患者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其次是患者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同时破裂。他穿着几十磅重的铅制衣服,接受了射线心肺复苏术…….

如果救命不如造七级宝塔,那就应该造N塔哈利法塔。

为此,我写了一首歌《麻醉医生》:

麻醉师,你永远忘不了你的初衷。即使你和别人一样痛苦。

麻醉师,叫醒病人真美。就像深圳河的清水。

麻醉师,你也是个普通人。嘴角保持微笑,但我的心很累

所以那些通宵的夜晚是真实的。麻醉师,你是救命的路灯。

想睡觉,但是手术没完没了。它让你绝望,麻醉师。

麻醉师,你关了麻醉机,收了药箱。你说那都是前半个晚上的事了,快明天了。

麻醉师,当急救电话再次响起。一天早上,生活不再属于你。

所以那些猝死是真的,麻醉师。你就是那个需要治疗的老伤员!

想睡觉,但是手术没完没了。它让你绝望,麻醉师。

所以那些突然死亡会是真的,麻醉师!在薄冰上对抗死亡。

在手术成功的那一刻,睁开眼睛,慢慢的苏醒。

很值得,麻醉师。

下一个,麻醉师。

这首歌是东耶写的。s的《董小姐》,还有一个科室培训的医生录的Demo。我熬了一夜,把朋友圈里日常工作的片段编辑成视频。我用这首歌发了一个视频,在网上发帖后瞬间一万多,在深圳麻醉圈引起轰动。

让我们自娱自乐。只记得那些随着这首歌逝去的人。比起遗忘,你我应该都记得。愿这悠扬的旋律带来片刻的慰藉,轻轻唱出说不出的痛。

没有人能活得轻松。面对城市的繁华陌陌,他们一路反抗,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自己。他们每天像机器一样工作、吃饭、睡觉。

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擦干眼泪,微笑。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心情。继续前进,太阳照常升起!

2018年3月4日,一名怀孕37周的女性患者植入胎盘,并侵入膀胱和输尿管。准备剖腹产。

经与产科、介入治疗、泌尿外科病例讨论,局部麻醉穿刺植入主动脉球囊,泌尿外科置入输尿管导管,全麻下气管插管剖宫产。

胎儿娩出后,开始主动脉球囊扩张阻断血流,手术成功,出血量不到1000ml。随着一声呐喊,新的生命诞生了。

有前途真好!有希望真好!

夜晚的第一缕曙光俯瞰深圳,霓虹灯闪烁,灯光昏暗,纵横的车流构成了无尽的城市脉络。

从事医疗行业往往不被理解,不被委屈,更多的是被收获感动。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离不开爱情。

都说医者心地善良,但我觉得也可以称之为医者的“人”心。作为医生,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专门研究医学技术的心,要有毅力,要有善良。

首先,医生是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做得好,把一个病人当人看,就不缺乏仁心。

健康与生命相关。在疾病的残酷和人类的渺小之间,我学医20年不是说“我已经尽力了!”

除了人类的疾病,它还有助于完善健康,保持医疗技能的神圣和荣誉。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执着追求,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身心健康终身奋斗!

这是最好的时候,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喝醉”是一年中的好时光。

作者:钱宝华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已修改

标签: 医生 患者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