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教育 >> 文章正文

考研大数据五题:哪些科目考研比例高 哪些学生最喜欢跨专业?

发布于:2020-12-11 被浏览:3312次

2021年全国考研即将拉开帷幕。近年来,“考研热”不断升温,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招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人数为341万人,同比增加50万人;招生人数增加了约18.6万人,达到100万人。

近日,迈克尔斯研究所分析了本科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发现国内研究生读研比例从2014年的11.7%上升到2019年的15.2%,女研究生读研比例高于男研究生(2019年为16.2%)。

从院校类型来看,30%的“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走上了考研之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比例为12.2%。

从研究生比例来看,医学(2019: 26.6%)、科学(2019: 23.3%)和农学(2019: 22.8%)继续占据研究生排名前三,研究生比例连续三年超过20%,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研究生人数增加是因为学生逃避就业压力,“偏校园”吗?Michaels发现,2019年有18%的本科生因就业困难选择来华留学,“逃避考研”并没有成为一种趋势。对于转专业读研的人来说,“兴趣”高于职业发展。

此外,失业人员分析显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二战”甚至长期作战,但成功率略有下降,考研难度持续增加。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促进的价值在毕业中期很明显。

1、为什么选择考研?

根据迈克尔斯的数据,“良好的就业前景”(54%)和“职业发展需求”(51%)是2019届毕业生选择来华留学的主要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本科院校毕业生通过读研进入“名校”的愿望非常强烈,53%的学生表示“想去更好的大学”。根据实际情况,2019年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有41%去了“双一流”院校深造。

可以看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生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2、读研院校怎么选?

在选择研究生院时,“所学专业的美誉度”排在“学校的品牌”和“学校所在的城市”之前,表现出考生先选择“专业”,再选择“学校”的特点。

根据院校类型的不同,“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专业声誉和学校品牌的比例分别为39%和29%,分别比当地本科院校毕业生高5个和4个百分点,而当地本科院校五分之一的毕业生最注重学校的地理位置,比“双一流”毕业生高7个百分点。

3、多少人“抛弃”了原专业?

转专业读研不容易。有多少人选择转行?根据迈克尔斯(Michaels)的数据,2019年近30% (26%)的国内研究生转专业,其中22%的“一流”大学毕业生和27%的地方本科大学毕业生学习跨专业。

出于跨学科的原因,超过30%的学生表示了兴趣,而26%的学生考虑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哪些专业跨专业读研比例最大?迈克尔斯的数据给出了答案。2019届毕业生中,经管类跨专业毕业生比例最高,经管类相关专业毕业生转专业比例分别为43%和40%。而医学毕业生转专业的比例最低,为12%。

跨专业研究生学习与中国相关

4、“二战”考研难吗?

总结一句话:难。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快速增加,往届毕业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辽宁省往届毕业生比例由34.5%上升至41.8%;在湖北省,考研学生比例从2016年的34.45%上升到2019年的39.43%。

迈克尔斯的数据还显示,近年来,决心考研的往届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半年未就业、“准备继续读研”的比例从2016年的1.9%上升到2019年的4.0%。

这些「二战」团体甚至准备「长期作战」的「战况」是怎样的?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计划毕业半年后继续读研的人有55.4%,到2016年,这个数字下降到48.2%,说明考研难度进一步加大,成功落地的不到一半。

5、学历提升了,就业会更好吗?

如前所述,职业发展是学生读研的主要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研究生就业质量在未来是否会有所提高?

从毕业短期来看,学历提升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优势,但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就业质量不提升是有一定差距的。

比如2014年毕业五年后学历提高的,月收入10408元,比同年学历未提高的高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来说,这种增长更为显著。学历提高者月收入13027元,比未提高者(11883元)高出1144元,增长9.6%。

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回报外,对学生职场感受也有积极影响。五年后,“双一流”院校学历提升者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者高9个百分点。在地方高校,两组就业满意度相差6个百分点。

标签: 麦可 院校 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