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热点 >> 文章正文

眼睛上长鱼鳞状斑点(眼睛下面长像鱼鳞)

发布于:2021-09-13 被浏览:1336次
眼睛上长鱼鳞状斑点(眼睛下面长像鱼鳞)

一、常见鱼病

  1、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多为赤皮病;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为出血病;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为打印病;体表生有棉絮状的白色物为水霉病;体表粘液较多并有小米粒大小,形似臭虫状的虫体为鲺病;体表白色亮点,离水两小时后亮点消失则为小瓜虫病;体表有白色斑点,白点之间有出血或红色斑点则为卵甲藻病;部分鳞片处发炎红肿,有红点并伴有针状虫体寄生则为锚头鳋病;鱼苗、鱼种成群在池塘周边或池水表面狂游,且头部充血呈红点,死亡多且迅速,一般为车轮虫病;病鱼尾病表皮发白则为白皮病;病鱼在水中头部或嘴部明显发折,离水后又不明显的为白头白嘴病


;鱼下唇突出呈簸箕口状则可能为池塘中常缺氧浮头引起的;病鱼眼睛突出、甚至脱落,且鳞片松立,一般为池塘中有毒所致;鱼体呈弯曲状可能是由于池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较高,或有机磷中毒所致。

2、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并有污泥和粘液是烂鳃病;鳃丝发白呈贫血状,很可能是鳃霉病或球虫病;鳃丝末端挂着像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则为中华鳋病;鳃部浮肿,鳃盖张开不能闭合,鳃丝失去鲜红色呈暗淡色则为指环虫病;鳃丝呈紫红色,并伴有大量粘液则为有机氯中毒所致;鳃丝呈紫红色,粘液较少则可能为池塘中缺氧引起泛池所致。   

3、肠管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红色,肠壁不发炎则为出血病;充血发炎且伴有大量乳黄色粘液则为肠炎病;肠道呈白色且前段肿大,肠内壁有许多白色絮状物小结节则为球虫病或粘孢子虫病。   

二、相似鱼病    

1、病毒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及鲩内变形虫病,这三种病病鱼肠道均呈红色。病毒引起的出血部位多,鲩内变形虫病症状表现于后肠部。   

2、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病情加剧白点数目逐渐增多,最终白点遍及全身,是打粉病;白皮病的白点只出现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最终表现为背鳍至臀鳍为界的整个后部皮肤呈现白色。   

3、球虫病、侧殖吸虫病、许氏绦虫病、九江头槽绦虫病、刺棘虫病以及鲤长棘吻虫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膨大或肠道堵塞等症状。侧殖吸虫病和九江头槽绦虫病分别有闭口不吃食物和口张不吃食的明显症状的区别。球虫主要寄生于青鱼,许氏绦虫和鲤长棘吻虫只寄生于鲤鱼;但后者一般是寄生于前肠,严重时肠管发炎、肿胀和溃疡,肠壁穿孔。刺棘虫病主要危害草鱼。  

4、鳞片隆起症状鱼病主要有鲤鱼嗜子宫线虫病和竖鳞病。前者鳞片隆起的程度较大。   

5、疯狂病鱼具有脊柱向背部方向弯曲、整个尾训极度上翘而露出水面、呈波浪形旋转运动、一时沉入水底、一时露出水面的特征;中华鳋病脊柱不弯曲、尾鳍仅上叶露出水面,且病鱼仅在水体表面打转或狂游。      

6、池边聚集周游或头撞岸边可能是跑马病、泛池或是由小三毛金藻引起的鱼类中毒。前者仅是绕池周游,驱之难散;泛池一般发生在无风、闷热,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打雷不下雨或雷阵雨的情况下,在半夜以后发生,全池鱼浮在水面,用口张着呼吸,或横卧水面或头撞岸边,呈奄奄一息状态;小三毛金藻病往往有大部分鱼类狂游乱窜,一般池鱼向池的四隅集中、驱之才散,病情严重时,池鱼都集中排列在池边水面附近,头朝向岸边,静止不动。

7、“乌头瘟”包括肠炎病和细菌性鳃病。体色发黑,头部乌黑。区别在于前者腹部肿胀且有红斑,手摸柔软,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乳黄色粘液流出;后者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病往往在同一鱼体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