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创业 >> 文章正文

充电宝 又开始悄悄涨价了

发布于:2020-12-05 被浏览:2994次

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了。

最近有用户发现2小时只需要2元的共享充电宝,现在要花10元,甚至每小时收费10元。比如上海环球港附近,用户用怪兽充电81分钟后花费8元,各地共享充电宝价格又悄然上涨。

回顾2017年,共享收费宝遍地开花。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曾经创下10天融资3亿,40天涌入12亿的记录,近30家明星风投机构入市。经过三年的洗牌,“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终于被甩在了后面。被人看不起的共享充电宝纷纷公布盈利。

直到今年5月,美团充电宝卷土重来,不仅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并狂推,还掀起百城大战。与此同时,肖率先提交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竞逐首股共享充电宝。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小生意了。

告别1元时代:1小时10元

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了

人家充不起宝。

相比之下,投资界发现市场上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是相似的,并且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波动。价格多为1.5元/半小时,2元/半小时,类似于电影院、酒吧等娱乐场所的2.5元/半小时,但对于景点、高铁站等人群密集的地区,则为4元/半小时甚至10元/小时。

以上海为例,上海环球港附近怪物收费规则为:免费5分钟;4元/小时,28元/24小时;最高99元。用了81分钟(1小时21分钟),花了8块钱。换句话说,超过21分钟按1小时4元收费。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近年来一直在不断上涨。2017年,在共享经济的趋势下,共享收费宝诞生,玩家拥挤。为了快速推广品牌争夺份额,大部分品牌选择了一小时免租收费标准。2018年,消费习惯教育改善后,共享充电宝开始第一轮涨价,普遍涨价至1元/小时。到2019年,分场景定价模式正式开启,每小时收费8元的共享充电宝开始出现;直到今年,共享充电宝的平均租金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不同场景提价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一些共享充电宝品牌也将价格单位从“每小时”调整为“每半小时”,甚至选择了使用频率较高的时间段(如周末等节假日),悄悄提高了整体设备价格。消费者在退货后才意识到最终价格的影响,大喊“太贵了”。

告别1元时代,分享充电宝悄悄涨价的问题引起热议,一度被推上微博热搜。对于现在的价格,网友们称之为“不可接受”、“太不划算,买不起”、“租一天的钱总比买新的好”.

针对涨价,街电已经回应称根据市场调整价格,不同地区、不同柜位收费标准不同,具体价格可以通过扫码提示规则查询,所以街电不会在某个时间突然涨价。巧合的是,怪物充电还说,不同的门店有不同的收费情况,并不是平台调价,不同的门店根据整体的营运划分以及区域划分综合制定的.

曾经只要1元的共享充电宝,你为什么要改价格?据央视在烧钱式扩张的激进模式对“三电一兽”现金流造成不小压力,为维持盈利势头,它们开始悄悄涨价。除此之外,高流量商家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比例也是重要原因。,的调查,在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酒吧,分享收费宝贝的入场费甚至高达每年20万元,大部分品牌和商家各占一半,部分品牌给了70%的商家。

共享充电宝会继续涨价吗?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某个时点,涨价行为仍会存在。”只是在这波涨价之后,玩家能否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生存下来还是未知数。

共享充电宝的疯狂岁月

VC/PE撒钱,40天涌入12亿

被王思聪看不起的共享充电宝是怎么生存到现在的?

回到过去,三年

可见现在驰骋沙场的共享充电宝玩家背后,资本力量不容小觑。小店科技潜伏着金创投、腾讯投资、道盛资本、红杉中国等10多家知名VC/PE机构。怪兽充电也是受到、软银亚洲等很多资本的祝福。

仅仅一年时间,情况越来越糟。由于共享经济降温,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逐渐放缓,资本趋于谨慎,行业破产浪潮开始出现。乐电、PP充电、鲍晓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技术、河马充电等。先后进行了项目清算,行业融资几乎停滞不前,只有少数龙头品牌进入A轮融资。

长期以来,“三电一兽”都在快速的飙车,背后是渠道和积分的纷争。为了争夺优质线下商户,各种收费宝企业纷纷盈利,给予商户更多的股权,有的甚至给商户入场费,让第一梯队看似势均力敌的局面得以维持。

经过杀戮、洗牌、分层等“百权大战”,共享充电宝项目进入加速市场阶段,“三权一兽”成为市场领头羊,基本具备盈利能力。据TrustData数据显示,2019年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6%、27%、25.1%和15.6%,四大龙头企业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随着2019年“三电一兽”实现保本或开始盈利的宣布,共享充电宝行业出现了漂亮的转机,成为共享经济模式下为数不多的赛道之一,也是唯一一条实现大面积盈利的赛道。《三电一兽》也开始把充电宝变成吞金兽,闷声发大财。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线下实体业务被按下暂停键,高度依赖商家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停滞不前,没有任何收入的品牌一度徘徊在生死边缘。现在随着疫情的缓解,行业已经恢复,收入也逐渐恢复正常。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的数据,国内与共享充电宝相关的企业超过250家。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有70多家与共享充电宝相关的注册企业。

但是,目前对于这些龙头企业来说,更多的焦虑场景出现了。这个行业最致命之处,在于门槛太低、盈利模式又过于单一,加上不同企业在产品上很难有本质性差异,“三电一兽”之中,并未出现绝对的龙头,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美团卷土重来,合并潮来袭

这门小生意撑起一个IPO

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美国代表团已经被杀了。

共享充电宝前期竞争是点对点的竞争,进入门槛低。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规模有限,其更大的增长空间在于如何交叉分流线下客户的流量,应用到其他应用场景中。然后,美国使团来了。

今年5月,美团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狂推,引发百城大战。同时美团也在疯狂招人,希望通过人群战术,快速实现美团共享充电宝的线下覆盖率。

其实美团对共享充电宝市场垂涎已久。早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混战的时候,美团就已经成立了共享充电宝项目,在石家庄和青岛进行小规模的共享充电宝业务测试。当时业界争斗激烈,但美团充电宝的数据并不理想。短短三个月,试点就被叫停,草草收场。

直到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出现复苏迹象,美团再次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今年3月,业务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些商家开始陆续接到美团打来的电话,询问是否接入美团充电宝。

分享一个充电宝很难赢天下,也没想到会突然干掉美团的“程”。当时广为流传:美团为了快速争夺份额,打了个u

基于庞大的商业集团,美团掌握了吃喝玩乐各种场景的交通入口。为了玩充电宝,美团在自己的盘子里打转。与其他只有充电宝业务的玩家相比,优势明显。但是美团可能不仅仅看共享充电宝本身。多方信息披露表明,充电宝业务是美团内部的一个小项目,此次进入旨在实现新一波用户规模增长。

共享充电宝的英雄还未诞生.今年6月,市场传来消息称,街电科技与来电者科技讨论合并事宜,后来被街电科技否认。随后,小店科技率先提交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争相争夺共享充电宝首股。这家小企业预计将支持首次公开募股。

标签: 商家 行业 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