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教育 >> 文章正文

家长被老师“交”作业:形式主义的任务充斥校园

发布于:2020-12-22 被浏览:3783次

吐槽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和家教作业的短视频,江苏某家长在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喊:“我要退出家长小组!”这段简短的视频再次引起了公众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功能的讨论。

记者半个月的调查发现,目前作业种类繁多,家长承担多重角色,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是什么让家里和学校的分工不明确?学校和家庭应该承担怎样的教育责任?

1

作业花样多,未教就要练

广州荔湾区妇女的孩子今年8月初幼儿园毕业,孩子放假后家里打算放暑假。没想到,小学老师来到门口,要求加入QQ群和微信群。我以为是老师通知我去上学的,但我进组后就收到了体育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

体育老师在群里通报:“根据市的通知要求,大一学生放假期间要求跳绳扫盲(及格标准),要求家长每天督促孩子跳绳。建议新手用珠绳。”老师随后把某电商平台购买的跳绳截图发给群里,告诉他们“速度绳推荐给达到优秀标准的,比如沙跳绳”。

对此,区女士很不解。虽然高一跳绳的及格标准是一分钟16,但是家长教起来并不难。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体育老师,除了强调器材的专业性,难道不应该教学习方法吗?

“你怎么连教都不会?换成别人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更何况,跳绳是广州市体育考试的必考项目,协调手脚、运用手腕力量、起跳高度、跳绳节奏、气息调节都是有技巧、有标准的。如果家长自己教错了,会影响孩子的标准化学习和成绩,老师再去纠正又费时又费力。”区女士说。

不仅仅是跳绳,在采访中,很多家长抱怨现在学校任务越来越多,家里和学校的分工平衡似乎在倾斜:孩子做阅读任务,家长负责视频打孔;学校的手工作业往往成为对家长实践能力的考验;学校组织秋游,家长需要“承包”学生管理和旅行事务.

许多家长抱怨:为了帮助孩子做作业,事情有时会被推迟到凌晨,家庭教育实际上成了另一项超负荷的工作。在网络论坛上,“一个老师有什么权力安排家长清理”、“批改作业明明是老师的工作”、“老师被家长宠坏了”等声音不断放大,家校矛盾越来越突出。

2

形式主义任务下沉,教师也无奈

有教育专家指出,目前的家校合作存在着学校教育越位的问题,即校园把自己的教学工作转移给家庭,给家长“作业”。这导致了校园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扩大,而家庭教育变得贫穷和薄弱。原来培养感情和性格的教育内容让位于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受访教师承认,在一些学校,部分教师从事教学以外的工作,如上级检查、材料提交、会议培训等。上级机关形式主义的任务下沉,可能导致占用校园教育空间。

转到广东省第一小学英语老师王老师的工作安排,一周16节课,包括文明校园的申报、少年宫资料的提交、英语竞赛的准备等。这些任务基本都是“紧急订单”,需要一两天完成。“其实有一些不必要的检查,但是不做,做不好就会被通报批评。”王老师说。

在面试过程中,有家长向大一新生抛出了一份不可思议的暑期作业:为了做好文明校园申报工作,顺利通过检查,请指导孩子熟记以下内容(开学抽查):“文明校园六好标准: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动阵地好,师资力量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

“这个学校不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明礼仪歌曲等。相反,他们背诵和检查这些应该检查的东西。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是领导小组,什么是主动地位?这对学生和家长都是不必要的负担。”被采访的家长告诉记者半月一次的谈话。

也有家长表示,在家长中,老师有时会发一些消防知识大赛、校园安全知识大赛等网上答题通知,要求家长参与答题,过关后在最后写明学校和年级。

“有一次,老师发了一个消防知识竞赛题。要通过考试,所有五道题都是必要的。我错了几次题,只能再做一次。用了20多分钟才通过测试。”一位家长说,虽然没有要求参加,但是老师发了通知,不参加总是不太好。

3

缓解家校矛盾,需多方共同努力

形式主义侵入校园,把不必要的任务传递给师生,最后被家庭教育所消化,不仅导致家校矛盾进一步升级,也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表示,目前的现象值得警惕,即从行政思维的角度而不是从教育和培养人的思维的角度来管理学校,这导致一些非教学任务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应该畅通监督渠道,避免形式主义下沉的蔓延。同时,要尽快明确家校合作的边界。

专家指出,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教育人,他们共同建立了儿童健康成长的支持系统。学校教育主要涵盖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集体化的过程;家庭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的互动来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性格,这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他们有自己的教育职能和规律。

薛建议学校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避免给学生和家长造成过重的负担,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研究和思考家校合作的内容、方式和界限。在实践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而不是强迫家长被动参与学校教育。

中国青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表示,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有吸引力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校合作不能把家庭变成第二课堂,把父母变成助教。”

标签: 家长 学校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