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教育 >> 文章正文

问老师和学生关于扩招的问题与教育评价有关

发布于:2020-12-25 被浏览:3791次

作者:谢波 教育学者

2021年全国考研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早在今年5月,教育部就正式宣布,今年的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将同比增加51.1万人。其中,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18.9万人。原因很明显:2020年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由于肺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经济下行压力的叠加,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所以这个措施的目标是六个字:“稳定就业,促进就业”。

长期以来,我国在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时候,一直把“升学”算作“就业”的数据,也就是说,如果毕业生顺利升入大学或考研,他们将会成功就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校很少有直接就业的,但也能达到相对较高的就业率。在这样的指导下,很多大学,尤其是非重点大学,已经基本上成为“升学培训基地”.大学忙于升级,本科院校忙于考研,这已经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

然而,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说,升学绝不能等同于就业.在课程设置、培训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其目标是继续教育或就业。另一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升学只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权宜之计,并不能实质上解决就业矛盾只是把矛盾往后推了几年。更重要的是,专科生扩招和研究生扩招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我看来,前者的价值远远大于后者。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讲,应该继续加大专升本扩招,减少研究生扩招.

毫无疑问,研究生扩招会引发“学历高消费”,产生“学历通货膨胀”.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大量研究生的毕业,一名专科生就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招聘要求可以很容易地设置为硕士或博士或以上,大量本科生甚至没有资格注册。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建立以德才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耗”的局面,形成不分作风降人才的良好局面。然而,在整个社会的高等教育氛围中,一个本科生都很容易“无立锥之地”,更不要说专科生及其以下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所谓人才使用机制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更严重的是,这一导向会下延到基础教育阶段,导致中高考的压力进一步上升,同时还会上延到职业生涯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发展问题。

相反,专升本扩招就显得更加有意义,更能够体现教育公平.目前,在中国的许多省份,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无法进入普通高中,从而失去了高考的机会。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再进入高职院校,是提高学历的最好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升本可以让更多的中职生有机会读本科,从而缓解普通高中的压力。如果有一天,无论是中职生还是普通高中学生能够以他们擅长的方式获得本科学位,并且在就业竞争中不逊色,自我价值得以实现,那么中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将大大降低,科学的教育评价将得以实现和整个社会的焦虑就会大大减轻。

当然,也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所有大学都要敞开大门欢迎专升本的学生,即使是重点大学也不能拒绝。同时用人单位必须平等对待招聘,不再区分是通过高考还是通过高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已经要求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研究生院、境外(境内)留学经历、留学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查毕业生的“出身”,将是严重的违规行为。

如果大学毕业后可以继续扩大招生,停止研究生招生,甚至减少学生数量,只注重培养符合国家战略的研究生,那么整个社会的学历结构将逐步形成一个以本科生为主的“橄榄球”式的合理结构.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本科教育,而不仅仅是高考。另一方面,不管哪个c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专升本还是研究生扩招,都是一个关乎接力棒和办学定位的重大决策,如何克服“只分只学只文凭”的顽疾。它也反映了各级政府的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