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财经 >> 文章正文

基金赌博:小赌好 大赌更好

发布于:2020-11-19 被浏览:3394次

2020年3月13日,台湾股市暴跌

作者:陈若雁

编辑:褚松柱

制作人:远川资管报道部

2018年中美关系恶化引发a股大地震,活跃的股权基金惨不忍睹。连输了两年血的任,在公募行业混不下去。

2018年6月25日,任辞去包括中国邮政新兴产业在内的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给外界的理由是“个人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业内理解的。2015年股灾后,a股风格转变,一向看好中小成长股投资的任落选。乐视、尔康药业、轩雅国际等矿股在全球范围内踩它,基金连年亏损,导致信心危机深重。

这个时候选择辞职,自愿退出公募行业,也许是最体面的方式,也是对所有持有人的一种解释。然而,与多年来一直亏损的投资者相比,经常踩雷的任被迫转入私募,但他仍能全身而退,这算不了什么。

曾几何时,任也是市场上的一个厉害人物。1984年出生,做基金经理第一年(2013年),以80.38%的收益率获得公募冠军。在此后的牛市中,一直处于失控状态。他管理的中国邮政新兴行业净值一直稳步上升,即使在2015年股灾爆发后,依然实现了106.41%的高回报。他甚至被媒体称为“基金的兄弟”,之前属于王亚伟。

任偏爱中小成长股,股份集中度高,敢于重仓,但换手率一般。他注重自下而上挑选个股,长期持有。他一直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但他对创业板的偏执押注、追涨、主题投资显然与价值投资相去甚远。正是因为这种极端的投资风格,他之前的“夺冠”大大减少。很难说是运气还是实力。

回想起来,任的成功可能有更多的运气。作为一个基金经理,乐视的庞氏骗局还没看清楚,个人能力需要打折。任绝不是最后一棒押注投资。去年的公募冠军刘,以及今年多次热搜的蔡松松,包括今年有望夺得公募冠军的、赵毅等基金经理,都是极限风格的受益者。

这是名利场。有的人选择脚踏实地,坚持十年,换来投资人深深的信任;有的人选择偏剑,靠赌某个风格,某个行业轨迹来改变命运,希望来一场大赌局。虽然a股的生态在变,市场风格在变,但永远不会变的是人性和对名利的追求,却逃不过历史的盈亏命运。

进击的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越来越愿意赌博,投注投资正在改变公募行业。

11月9日,摩根士丹利的新趋势夹杂着技术,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牛基”,日收益率10.27%。就连大家口中的“渣男基金”诺安成长也不得不低头。基金玩股票感觉,真的是“好久不见”。虽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回应称,该基金净值飙升是因为大量赎回,但第三季度的头寸调整反映了基金经理的不安分之心。

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基金十大尴尬股均为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股票,持股集中度明显提高。印在眼睛里的“688”开头的一系列股票代码,似乎在告诉投资者:“我们不一样”。

(摩根士丹利新趋势第三季度报告)

该基金成立于2017年11月27日。现任基金经理廖东航一直参与管理。在此之前,他的持股相当令人满意。十大尴尬股主要是大蓝筹股和大白马,行业配置和

(摩根士丹利新趋势报持仓)

从“10CM”大蓝筹股到“20CM”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股票,持股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整个投资组合咄咄逼人。对于一个基金规模只有2300万人民币的“迷你基数”,如果这次调整不是为了快速出圈,恐怕没有更合适的理由了。

有人赌科技创新板,有人赌Soha芯片半导体。大家最熟悉的是蔡松松管理的诺安的成长。

由于满仓半导体,该基金在第二季度报告中被同行diss,但在第三季度成为主动股权基金净认购份额最大的基金。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反复的热搜、前期的激烈表现,诺安成长基金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第三季度116亿元的暴涨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得更加极端。第三季度十大尴尬股基本保持不变,都获得了不同的仓位。

刘,去年公开募股的赢家,是博彩投资的最大赢家。2019年下半年以来,科技股逐渐走强,他通过持有芯片等科技股赚了不少钱。他还在公募行业创下了多项纪录,如国内公募史上唯一一位获得年度三冠王的基金经理,打破了“冠军诅咒”,今年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回报。今年,他赌上了光伏和新能源。

名单还在继续。在今年活跃的股票型基金中,前10甚至前20的产品几乎都是“偏执”的单道押注。这些基金无一例外地押注于今年光伏和新能源的超级轨道。与此同时,他们把持股集中到了极致,同一个基金公司,同一个基金经理所拥有的很多产品的表现都名列前茅。“刘格存胜利”指日可待。

有个老大哥曾经说过,主动管理的本质在于风格鲜明。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有自己独特系统的投资逻辑,再加上一点点的坚持和运气,那么他尝试任何一种风格到极致,都会有“封神”的基础。但如果是行业主题基金,持股集中在约定的投资轨道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整个市场选择的产品,都是以赌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主题而出名的,至少不值得称赞。

诚然,高仓位、集中持股、全在特定行业轨道的投注投资,如果能契合市场环境,无疑是最高效的赚钱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非常依赖于市场风格。如果市场突然变化,可能几分钟就能恢复原状。任宋泽的倒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曾经反思过2016年后的巨额亏损,因为他押注于单个行业的路径依赖,导致他的风险意识钝化。

从表面上看,押注投资只是基金经理的风格问题。面对自大的净值曲线,其实是无害的;然而,在更深层次上,在基金经理的博弈背后,存在着公共基金收费模式不合理、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公平等诸多现实问题。这是对人性的一大考验,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放大。

豪赌背后是人性使然

2019年和2020年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大年份,基金规模正在突飞猛进。

根据基金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17.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活跃股权基金规模总计5.3万亿元,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达到2.63万亿元,约为2015年大牛市新基金设立规模的两倍;2019年之前,活跃的股票型基金(包括新发行的基金)总规模长期保持在2.3万亿元左右,不到目前规模的一半。

而且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还有基金经理的野心。快速有效的投注投资在公募行业流行是现实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在牛市或结构性牛市中,押注投资更为常见。近两年来,这种极端的集资风格成为了这种赌博投资的温床。比如近几年重酒股的基金业绩不会差;如果能把握住市场轮换的节奏,年收入翻一番并不难。

押注投资往往能带来短期净值的快速上升,表现比千言万语更能让投资者信服。随着净值飙升,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老基金被疯狂收购,打铁的同时,新基金发行将提上日程,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的增加意味着可以赚更多的钱,收取更多的管理费。

这几乎是资产管理行业常见的套路,就是基金经理业绩优秀的时候,基金净值处于高位的时候,往往能获得大量资金去追逐;巨额亏损之后,资金陆续离开。虽然长期来看,基金净值仍在上升,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甚至可以媲美沃伦巴菲特,但真正能赚钱的投资者寥寥无几,大部分投资者最后都是亏损的。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行业是做相对收益的,能不能收管理费,收多少管理费。最重要的指标是基金规模,能否继续为投资者创造利润,对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公募基金的旱涝保收模式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批评,但它今天仍然存在,真是太好了。

在国外,基金经理一直被视为“白发行业”,巴菲特曾经说过,40岁以后是投资的最佳时机。但在中国,一些成熟的基金经理要么是“私人”的,要么是晋升到高级管理层的,这为年轻的基金经理提供了机会。30岁前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并不新鲜。年轻的基金经理更愿意尝试押注投资。

一方面,初生牛犊不怕虎。从研究到投资,基金经理角色的转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和很多初入股市的投资者类似。他们对风险的认识稍有欠缺,投资风格比较激进,习惯于追涨杀跌。

另一方面,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银行,最好的资源都在向明星基金经理倾斜,刚担任基金经理的新人因为没有更多的业绩沉淀,缺乏投资者的青睐。很难得到基金公司的认可和渠道的推荐;相反,他们不得不面对短期的绩效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对激进风格的偏好。

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极具特色的风格可以提高在基层民众心中的认可度,而且是低投入高回报的事情。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他参与“赌博游戏”的筹码是投资人的钱,他最多失去事业,但可能的回报是100倍、1000倍。赢了,就走上人生巅峰;就算输了,也只是换基金公司或者私募而已,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一样。投资和回报严重不匹配,这也是很多基金经理冒险的原因之一。

周瑜演黄盖,一个愿意演,一个愿意吃亏。基金经理赌博的背后,也体现了投资者的浮躁。基金经理野心勃勃,想为自己赌一把未来;投资者购买越来越多,成为接受者,为极端风格买单。众所周知,这些投资人可能是家庭主妇、快递兄弟、普通上班族、广场舞大妈、公园散步者。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基金,更不知道他们的风险意识。

而频频翻倍的公募基金的亮眼表现,让他们倍感兴奋。打破了新换银行理财长期以来无法满足他们对收益的追求。经常爆雷的P2P,让他们泄气。“房无投机”给买房升值带来不确定性。在投资渠道越来越少,叠加公募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交叉座右铭,似乎和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苍白无力。

一个吸烟者不会因此而戒烟,作为股东和公民,他也不会因为那10个字而放弃入场。幸运是人之常情。“人性”二字,逃不过投注投资的背后。基金经理也是,高净值冲进来的投资人也是?但是,盈亏是一样的,有时候去云,跌到谷底,只是一堵墙之遥。

历史的宿命:别再为赌局埋单

从长期来看,看重短期排名的基金经理往往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同样损益,热衷于押注投资的基金经理,也许有一天会付出代价。这就是历史的命运。任未能逃脱。后来的模仿者能否破除魔咒,走出前辈的阴影?

即便如此,押注投资的闹剧也不会就此结束。无论是黯然离场的任,还是现在大热的刘,还是被同道diss和投资人骂成“经理菜”的蔡松松,这种极端的风格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基金规模,不仅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从2013年到2015年,任三年的出色表现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活招牌。此后,他陆续发行了7只新基金,规模实现了大跃进。截至2015年底,任的管理规模已达到约300亿元。当时国内连顶级私募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他甚至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单独招人。他不仅在管理上有很多特权,而且在财富分配上也享有更多的空间。

刘就不用说了。2018年底,他管理的6只基金总规模不到35亿元,但2019年底夺冠时超过200亿元,现在长期保持在800亿元以上,成为活跃股权基金中管理规模最高的基金经理。他今年1月底发行的新基金,吸引了近920亿资金抢购,充分展示了“一个基金兄弟”带货的能力。

就连背负骂名的蔡松松,也充分享受着博彩投资带来的红利。他担任基金经理不到两年,管理总规模飙升至353亿元,超过了市场上90%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这让很多同行,尤其是资历深的基金经理或私募基金经理,流下失望的眼泪。

投注投资净值暴涨,追缴资金渠道狂推。新基金规模暴涨,业绩不及预期赎回基金。这是最完整的公款“收割”链。无论是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还是银行渠道,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即使是最后买单的投资人,也没有人是无辜的。

基金公司如果能坚持自己的初衷,走到打造“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上,大概不会轻易露出“镰刀”;如果基金经理能够恪尽职守,充分考虑投资者的持股经验,基金赚钱,百姓不赚钱的行业痛点可能就解决了;如果银行渠道不那么渴求营销,限量发行,更理性推荐,对投资者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把关人,高位可能会少一些.

从任到蔡松松,每一次赌局,翻来覆去都大同小异:基金公司搭锅,银行渠道添柴,基金经理逆风而上,投资人收获颇丰。

全文结束。感谢大家阅读的耐心。

风险预警:市场有风险,投资要谨慎。本文观点不保证市场走势,历史业绩不保证未来业绩。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荐,海外市场和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标签: 基金 经理 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