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搜资讯网 >> 文化 >> 文章正文

葛:阅读三印象《钱锺书选唐诗》

发布于:2020-12-07 被浏览:2608次

纪念钱钟书老师诞辰110周年暨《钱锺书选唐诗》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左起:张健、刘宁、葛、臧永清、谢思伟、周、

作为私人选本的 《钱锺书选唐诗》

文|葛(北京大学教授)

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在分享会上的发言的速记草稿写成的

我对文选没有任何研究。我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历来选本有两大类,一类是为官方所用的.这种选本一般要看当时的政治需要,比如《唐人选唐诗》中的《御览诗》,这是给皇帝选的。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选本都是私人选本,尤其是宋元明清以来的选本,大体上反映了择家的爱好和眼光。

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私人文集,如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至今仍是考证案例,因为李、杜、韩没有选,而李、杜、韩也没有选,也许是因为王安石也作了《四家诗选》,但可惜的是,这本文集现在已经死了。而《唐百家诗选》没有选择王维、魏、袁、白、刘、刘、孟郊、所以《唐百家诗选》就成了研究课题,很多研究生经常为自己的论文题目做这个。

我之所以提到王安石文集,主要是看了一些关于《钱锺书选唐诗》的介绍,其中有周先生的一篇文章,提到钱先生的这本文集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文集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50后成长起来的,习惯于把官方文集当做教材选集来读。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和通俗文集不一样的文集,大家都会觉得有点迷茫,所以我想到王安石的这本文集。

时间关系,我很难在短时间内概括还有一类是私人选本,但它是《钱锺书选唐诗》,钱老师选诗的标准:

一、“我有三点印象

第一印象是,从数量上来说,《钱锺书选唐诗》的大致比例是略初盛而详中晚.有很多中小作家,很多没有选文集的诗人都选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诗人选了不少。

先说初唐与中晚唐的比例。钱老师是按照《全唐诗》选出来的。从初唐到中晚唐的比例来看,前者略详细。略初盛而详中晚, 《全唐诗》,现在这本书有25卷。在盛唐之前也是小卷,最多六七卷,其次是中晚唐的诗。我认为钱对初唐大多数诗人的好诗的看法与一般的选本并无太大差别。就连我刚才说的岑参和李白,岑参只有3首,李白有23首,钱先生也选择了今天人们选择的主要代表作。但从数量上看,似乎与他们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并不相称。

从今天选诗来看,这个比例虽然说和 《全唐诗》 的比例相比较,也不能算是差太多似乎认为钱先生的诗不均衡,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诗,如元稹45首,王坚44首,孟郊37首,姚合33首,韦吴颖31首,石健吾、胡璋、温庭筠、卢桂梦29首,贾岛24首,韩愈、许浑24首,连顾况也有19首。在刚才提到的诗人中,石坚武的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石坚武的人数竟然超过了李白,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江洋与钱钟书

从作品来看,元稹和王建选择了很多名著,比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水夫谣》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韩宇的《早春》也没选。不知道是不是太像李白的《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样耳熟能详了,因为他的诗是写给杨、先生的。这些可能是从小熟悉的作品,所以没有入选。我不知道,也猜不出来。

在初盛唐的诗人当中,除了李白、岑参以外,钱老师所选的诗歌和当代大多数选本还是比较一致的,当代人所选的好诗,绝大多数也包含在钱老师的选本里。这样的选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很少见了,因为很从杜甫开始,中晚唐诗人普遍选诗比较多,应该说,所选的大多数都是为大家公认的好诗,尤其是杜甫,我觉得选的诗非常好。.这本书是从1983年到1991年选的,已经选了7年多了。从临摹顺序来看,编剧的编排顺序基本和《读书》一样。然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钱老师拿着《全唐诗》,一个一个的看了一遍。既然是他每天的课,粗略算了一下,平均每天一首左右,将近2000首,每天花的时间不多。我觉得有可能这段选诗时间很长,刚开始会少一点,后来兴趣来了会越来越多。总之,这一标准在过去六年中是否始终如一?从常识来猜测似乎很难,因为我认为钱先生的选诗不是任务,也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做选本的考虑。要根据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评价选择多少作家,这个作家是否入选,人数如何平衡等等。根据周绚隆老师在 《全唐诗》 杂志上的文章,我们大致上可以了解钱老师选诗的目的,他是给杨老师和钱瑗女士读的。

钱钟书《宋诗选注》

另外,按照钱先生的学术哲学,他做过《宋诗选注》,对宋诗比较熟悉。我记得他有一个观点是“借助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总结包装’方面做出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比如某个意思写的比唐朝还透彻;某个词或句法来源于唐人,比他们稳定。但是,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体方向上,并没有特别的改变。风格和意境虽然不是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贾岛、姚合等人身上,但总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我想,既然他有这样的观点,那么我们对的了解,也是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诗学,从明清以来就有一个著名的争论,就是唐宋诗词之争。我从三个层面比较了唐宋之争。按照唐诗派的观点,首先是唐诗和宋词的区别。第二个层面是盛唐与中晚唐诗歌的区别。另一个层面是王维与杜甫、韩愈的区别。在盛唐派,尤其是一些偏颇派中,杜甫也属于中晚唐派。而且这个学派的影响其实也挺大的,几乎整个明朝直到清初,可以说是笼罩在这种观点之下。所以杜甫开创了中晚唐诗坛,宋诗主要受杜甫和中晚唐诗坛的影响,一直到清代中叶现代宋诗发出,宋诗派的影响逐渐增大,才受到很大的影响。以往这些唐门推崇唐诗,尤其是盛唐之际,往往有贬低杜诗的倾向。前几年发表了《杜诗艺术和辨体》,对唐派对杜诗歌的轻描淡写作了一些分析。私人化,让我们看看。唐诗和唐派的观点不一样。其实中晚唐有很多好诗。

我想,他主要是从作品出发,看到哪首有兴趣,挺好,他就选了。

在选唐诗的时候,他对唐诗的大判断和影响宋诗的艺术方向这方面的作品,他会留心比较多。在《宋诗选注》的序言中这样说:“宋诗看不起明人,说是学唐诗而不学唐诗。这句话还不错,只是他们不明白这个区别,这恰恰是宋诗的创意和价值所在。明代学唐诗并不完美,喜欢唐诗而不喜欢唐诗,缺乏个性和新鲜感。”。他选择宋诗的标准是:“不要选择押韵的文献,不要选择学而优则仕的典故和成语。我不选择大张旗鼓地模仿前辈的假古董,也不选择改变前辈的意思,永远不改进旧货。”几十年前看过钱老师的《宋诗选注》作为印象,最近也没看过,但记得当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钱老师的评论,他特别注重这首诗的构思,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我想,钱老师处理初盛唐和中晚唐比例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纠正宗唐派倾向的用意

我想李也指出了这一点。他说,“除了魅力和推理,他还注重描写前人在诗歌中没有表达的经历,刻画生动的理解,或者连接诗歌史上的前前后后的作品。”周先生的文章引用了《黄台瓜辞》和的六首歌。然后楚王的诗,江洋老师有一句很难得的注解,说:“钟书知道:它大如一山,玉溪已开却无人出。”说这首诗是李商隐表演的源头,但是没有人看过这首,也没有人指出来,所以我专门说了一句。

这一点我也同意。除了周先生举的李商隐的例子之外,我还会举几个大家不太注意的诗人,比如顾况、孟郊、路通、二、惟肖不如惟妙——诗贵创新.这两年我写了几篇关于他们的论文,我想我能理解钱先生选的这些诗。

比如顾况,就是一个很有原创性的诗人。钱老师选的一些作品很新奇有趣,像《梁广画花歌》,他写一个仙女爱上了一个画家,他写她完全没有任何仙气,仿佛世间的女人在追求世间的相公。还有《宜城放琴客歌》,就是写一个自己的老朋友,让小姨太太再婚,很特别。还有一首类似《李供奉弹箜篌歌》的诗,大概没人关注,但是钱老师选了这首。如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你会发现《琵琶行》明显受这首诗的影响,所以这是前人对后人影响的一个例子。

和路通一样,一般文学史很少提到,一般诗集也讲他的《月蚀诗》。钱老师选了17首,数量还挺大的。事实上,他的许多诗歌都很新颖。我注意到其中一个是《寄男抱孙》。这首诗很长。我在论文里也分析过。他的作品很有趣。这首诗的特点是他用像孩子一样说话的方式教孙子。他的孙子应该遵守家里的规矩,学会做哥哥。你应该好好照顾你哥哥,不要把他哥哥带坏了。他的作品很有趣。我觉得这可以说是唐诗中独一无二的一块。

第二个印象,我觉得是除了大家公认的好诗和作家的代表作以外,钱老师他还看重作品是不是有创新。.

比如前面提到的石建武,作为一个我们不熟悉的诗人,钱先生选择了这种方式。我来说说我的理解。钱老师选了31首歌,其中五绝句11首,七绝句15首,几乎都是绝句。很多科目都很传统,没有太多新意。前辈也写过,有些科目前辈也写过不少。从题材上来说,没有太多创新。但是这些选曲往往在表现上有点创新。比如写项的就选了两首,因为这两首写项的的眼泪,换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又都有一点别出心裁,所以都选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陶勇选的14首绝句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他很注意发掘诗歌艺术表现前后的渊源关系,所以他选唐诗肯定也同样是这样的观点,他非常注意诗歌的创新性。

这些人大多在艺术表现都是非常新奇的

正如我们在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钱老师对作品的新意非常重视。当然,创新并不只是我举的韩孟诗派那种新奇,还有很多诗是因为思致的新巧被选入的,所知道的,这也是唐诗的一个主要特点:唐代诗人善于提炼普遍的人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普遍的感情,比如怀旧、亲情、救世等等。表达共同的生活感受是唐诗至今仍能被大家传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唐诗最突出的特点。很多好的诗词都很善于总结提炼人们日常生活中分享却前人没有提及的经验。自像杜牧、李商隐这类大家都很熟悉的、以构思新巧见长的大诗人,每个人选了50多首,这也就不奇怪了。,中晚唐至少五六十年代以来,我们很少选择这样的诗歌。但在三、表现人生的共同感受——诗能移情,我将举几个中小作家的例子。每个人只选择一个或者最多两个,比如陈标《蜀葵》,张小宝《日者》,崔郊《赠去婢》,裴一智《遣意》,严芸《落花》,崔宣《咏架上鹰》,韩愈的第三个印象,就是钱老师所选的唐诗,很看重人之常情的表现。

此外,像王坚、张继等一些著名作家在创作新老乐府时,都是着眼于普通人的情感,而钱先生则选择了从你将何去何从、命运与机遇、贫富对比等普世角度来表达个人情感。

我没有专门研究过白居易的诗,所以我以后会请谢老师重点研究这个。我的印象是,在白居易的诗里,他把人生的各种经历,生老病死,跌宕起伏,人情冷暖,带到了一个极其细致的程度,有些东西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钱先生选了那么多白诗,当然他也考虑到了一些新乐府诗、感伤诗等。但我只是说有很多闲适诗和杂诗。像这样的佳作,我们以前的选本入选的,往往选初盛唐的比较多,大历时期也有一些,钱老师这个选本大都没有遗漏。

由于唐诗的丰富性,钱先生所选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如景物、咏物、刺时等。表演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我说的只是一些表面印象,更深的体会,以后要仔细阅读。

标签: 选本 唐诗 盛唐